景点
宝塔街 首页 > 旅游指南 > 景点 > 宝塔街
  • 宝塔街
  • 仁里坊-邱树新
  • 走过老街
宝塔街  宝塔街,旧名东大街,在镇东浴字圩,位于荻塘河之北。街与河并行,东起禹迹桥,西至斜桥,全长368米。街面不宽,中段尤窄。最狭处两旁屋檐间留一线天穹,杏花春雨之时两条水帘垂地,在街面石板上跳跃,喷珠溅玉,而行人沿店面作壁虎行可不湿衣衫,成为烟水江南一景。千百年来那坚硬的街面花岗石板经行人脚底的打磨,变得光光滑滑,在斜阳照耀下熠熠生辉,排水顺畅,湿而不潴利于行。
  宝塔街为震泽镇繁华街道之一,市裹密集、店铺鳞次。其东为进镇通径,是东北郊的乡民、蚕农、经户上街的必由之路。近处除慈云禅寺外,还有总管堂、祠山庙等祠庙,香客亦常年穿街而过。还有米业公所和新安会所(安徽茶商同乡同业组织)等行会。街上行人如织、川流不息,尤其是上午摩肩接踵,步履不畅。若遇寺庙法事活动,迎神游行队伍更是拥塞街道,旗幡招展,锣声阵阵,香烟袅袅,涂上一层宗教色彩。元宵佳节,家农张灯,户户挂彩,火树银花,流光溢彩,古街沉浸在新春祥和欢乐的气氛之中。
  宝塔街一街分为两坊,东为仁安坊,西为仁里坊,以三官堂弄为界。弄东的辑雅堂风火墙拱门上匾额刻以“仁安坊”名,弄西的师俭堂风火墙拱门上匾额刻以“仁里坊”名。
  宝塔街南侧临河,全系背水商居,北向面街设铺开店,南则傍水筑私家河埠,泊船卸货,汲水洗刷,俗言“自有自便当”。街之北侧,商号行铺与富户宅地交错连块,高墙崔巍,庭院幽深,柱梁恢弘。较著名的有仁安坊的“毓秀堂”,系清光绪年间武进士徐人骥(梅峰)的宅第;“辑雅堂”为教育家庄蓉裳及其子、名医庄畏仲的故居;“敦善堂”为同治年间教廉王徐庠的旧宅,内筑“蛰庐”,收藏地方志书及古籍数以千册。仁里坊则有“师俭堂”,为同治年间礼部郎中徐寅阶所筑。“茂德堂”为毕万茂丝经行及其内宅,当年少年毕康候为震泽镇上最早的留美学生之一,1921年曾作为中国丝业代表团成员,参加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万国丝绸博览会。
  旧时,丝米两业为震泽镇的支柱产业,宝塔街上可见财大气粗的恒懋昶、恒孚、杨同昌、毕万茂、黄鉴记、黄应记、钮炳记等丝经行,还有数户乡丝行。米业中有实力雄厚的庄恒泰、庄源记、张瑞泰、高茂记等米行及几家小米店,民国年间还开办了书记碾米厂。诸多的老字号也在宝塔街上抢占一席之地,如聚顺黑豆腐干总号、宏号酒店、福美酱园、同延春国药铺、福懋泰南货店、恒裕香烛店、沈裕隆铜锡作等,其他如鱼行、肉铺、烟纸、杂货、豆腐、弹絮等店亦是见缝插针,设法挤得一间半室之隙。宝塔街还是茶会之所,升平楼、得胜楼、群乐园等大茶馆,茶客盈门,茶香四溢,终岁无虚席。
  宝塔街北侧,三弄平行,东为虎啸弄,原名火烧弄,因弄口铺有赭色武康石,故名。以石推测年代,宝塔街当建于宋朝。中为缸甏弄,因弄口王源昌缸甏店贮货于弄内,故名。以往亦称官弄,为明代通判张源墓葬处。西为三官堂弄,因为其内有三官堂而得名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震泽镇兴办新学时,三官堂改为明体学堂,但弄名依旧。
  宝塔街两侧多系两层明清建筑,粉墙黛瓦,朴实无华。背水商居壁立岸边,倒映水中,流动的水花和屹立的房舍,在粼粼波光中动静相谐。登禹迹桥或慈云塔俯瞰宝塔街,如诗似画,韵味无穷。
  宝塔街长而少弯,通视良好。置身师俭堂前远望两端,通览无遗漏,西可见砥定大桥闹市,熙来攘往,人影绰绰,透过拱门东望,则慈云塔刹居中见望,极具纵深感,塔身、拱券、墙面、屋檐、市房、石板街面,竖横交构,显现出立体透视效果甚好的图景。衬着蓝天,塔尖又是图框中的最远点和最中点,因塔名街,每每成为画家写生的点睛之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