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泽人文
游记散文 首页 > 震泽人文 > 游记散文

  新华社记者 赵龙

  中国丝绸与世博会有不解之缘:第一届世博会中国带去的就是丝绸。5月1日正式开园的上海世博会,让丝绸古镇震泽与世界再次相逢。记者在世博会前踏进这个离上海很近的千年古镇,感受到这里热火朝天对接世博的欢快气息。

  蚕丝织成文化锦

  素有“吴头越尾”之称的震泽,毗邻太湖,前唐开埠,南宋设镇,是著名的鱼米之乡、丝绸之府,柳亚子先生称之为“太湖湖水连天阔,中有灵区号震泽”。

  震泽拥有国家重点和省、市文保及文控单位63处,传统明清建筑规模达3.5万平方米,古建筑完好程度达到85¼Œ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、“中国太湖美食之乡”。

  对接世博,这根丝线串起了这里的文化和美食。据介绍,震泽艺术团(包括戏曲、小品、歌舞等演出团队)及舞狮舞龙大鼓表演队的筹建,以越剧唱腔改编诗歌“震泽香”、出版“美在震泽”宣传画册等,都将成为震泽对接世博、向外宣传推介的一个主打文化产品。

  作为对接世博计划的一部分,目前中国农家菜研发基地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推进,世博客到这里还将一饱口福。当世博游客来到宝塔老街,届时可以一边品尝黑豆腐干等特色小吃,一边领略水乡文化。

  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“震泽四碗茶”。这道新女婿或贵客上门才喝的茶风味独特,水泊鸡蛋、饭糍茶、熏青豆茶和清绿茶一一品来,不仅能从中领略到这里淳朴的民风,还能一品这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,感受到震泽古镇的与众不同。

  蚕丝拉动丝绸业

  旧时,蚕丝业为震泽镇的支柱产业,其从事蚕桑生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。相传晚唐诗人陆龟蒙曾寓居在震泽附近,其诗作中有“桑柘含疏烟,处处倚蚕箔”及“尽趁晴明修网架,每和烟雨掉缫车”之句,足见当时震泽地区之养蚕缫丝业已经相当普遍。这里还盛产辑里丝,清光绪年间产量占全国十五分之一,1915年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。

  历史上,宝塔古街毕万茂等丝经行林立。“茧丝上市之际,毂击肩摩,尤非它市所能及”。震泽镇上最早的留美学生之一毕康侯,1921年还曾作为中国丝业代表团成员,参加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万国丝绸博览会。

  震泽以蚕桑、丝经著称于史,是江南地区五大桑镇之一。素有“丝绸之府”美誉的吴江,是蚕丝被的重要产地;而震泽的企业就占据了近八成。

  目前,镇上丝绸行业注册企业有100多家,民间小作坊200余家,蚕丝被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条,其中2个中国驰名商标,3家企业获得江苏名牌称号,先后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、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等命名为“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”和“中国蚕丝被之乡”,中国第一个蚕丝被同业公会也在震泽成立。

  不久前,10家企业还抱团参加第21届中国丝绸交易会,借助上海世博展会这个机遇,不断扩大震泽蚕丝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。这里不仅有企业参与了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起草、制定,还正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打造‘震泽蚕丝被’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形象。

  这里出产的“山水丝绸”获批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商,取得上海世博会“通行证”。

  蚕丝串起旅游线

  宝塔古街是震泽古时最繁华的一条街,现投资5000万元修复改造后重新开街,通过保护、保留、整修、重修,该古街已打造成为古镇水乡旅游开发的中心点,文昌阁已向海内外游人开放,慈云寺整体扩建,商业和工业旅游方兴未艾,而这条独特的旅游线路竟然是用蚕丝串起的。

  如今,当游客来到宝塔古街,不仅可以看看当年老字号的米行、豆腐干总号、药铺、南货店、茶馆等古建筑;也可以逛逛仁里坊的“江南第一堂——师俭堂”、作为毕万茂丝经行及其内宅的“懋德堂”、“古镇第一塔——慈云寺塔”。

  “世博开幕之时,这里当年的繁华胜景将会重现!”一位震泽镇的领导介绍说,如今世博临近开幕,这里的招商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,商铺十分抢手,不少店铺已经陆续开张。到时候,世博游客可在一家家“现代丝行”中买到称心的丝制品,赶一赶当年江南最为繁荣的生丝集市。

  如果还想亲身体验一下丝绸制造的全过程,苏龙纺织科技园则是不错的选择。目前,园区的展厅和广场正在紧张布展。6月份,工业游项目将正式竣工迎接游客,丝绸从头到尾整个制作场景流程,将在这里一一展现。

  走出工业园,这条丝线还延伸到新申农庄。农庄内四季瓜果不断,鲜花常开,游客漫步园中,亦可观光,采摘,品尝,购物,垂钓,尽情体验生态之乐。

  美食、美景、文化、旅游,一根蚕丝串起了这个千年古镇的世博风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