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点
地名漫谈 首页 > 旅游指南 > 景点 > 地名漫谈

地名漫谈2.jpg  砥定街
  旧名砥定坊,因底定桥而得名,为镇上最繁华的街区。清中期至近代,震泽丝市兴旺,全镇丝行、丝经行皆集中于此,并延伸至斜桥东,故又称“丝行埭”。1971年,当底定古桥被改建为水泥桥时,桥名街名上之“底”字俱被“砥”字取代,其意为“中流砥柱”,然有悖于“震泽底定”之原意。

  斜桥
  在底定桥东,原名古泉桥,志载“桥下有五泉”,又称五泉桥。单孔石拱,东北西南走向,与两岸不垂直,故名斜桥,又称曲桥。桥跨古泉港,为荻塘塘北支流,因桥名河,亦改称斜桥河。1958年先填河灭螺,后将河床夯实筑路,今名斜桥河路。

  打线弄
  在镇南,弄内为丝线作坊所在,故名。地名漫谈.jpg

  当弄
  在南横街,清代南浔刘姓富商在弄内开设过当铺,故名。咸丰以后当铺移往横街,名“大有当”,但弄名如故。

  禅杖浜
  在下塘驳岸,航船停泊处,通称船场浜,后雅称禅杖浜。

  蠡泽村
  在镇南,古名蠡宅,相传为范蠡宅居处。其他有蠡泽湖,传为范蠡养鱼垂钓于此,后人以蠡泽命名村名。

  分乡桥
  在镇南,为古代澄源乡(南)与震泽乡(北)之界桥。明沈仲陶《分乡桥》诗云:“澄源震泽两乡分,立社名桥自昔闻。桑石影高耆老集,众中分肉有陈君。”

  双杨桥
  在镇三里许,别号柳塘,中有柳塘桥,跨荻塘,桥南北各植一株高大杨树,故名。双杨村为近代摇经加工业发源地,又是十年一届的双杨会的会源,今村名误改为双阳。

  庙浜
  在双杨村西南,村中有曹王庙,又称大庙,故中庙浜。

地名漫谈1.jpg  永乐村
  在双杨村东,村中有永乐禅寺,村以寺名。

  下马浜
  在镇北,相传明将堂遇春在此驻军,抵达营地而下马,故名。

  谢家路
  在镇北,如上所述,常遇春在下马浜下马后,继又在此路卸甲,后以谐音误传为谢家路。

  黄家庄
  在镇北,相传明嘉靖年间莫怀古为避奸臣严世藩加害,避祸于此,并将莫姓易为黄姓,故名黄家庄。清代,黄家庄以织绫著称,名为黄绫。

  箬帽港
  在镇北,全村家家户户制作箬帽,故名。

  漆匠港
  在镇北,村民祖辈以漆匠为生,故名。

  网船潭
  在镇北,为渔船聚泊地,渔船,俗称为网船,故名。

  打铁湾
  在镇北,村民多以打铁铸造农具为业,故名。

  养鸭滩
  在镇北,又名养鸭池,相传为唐代诗人陆龟蒙寓居震泽时的养鸭所在。地名漫谈3.jpg

  花山头
  在镇北,旧有一土阜,俗呼花山。志载为宋礼部侍郎杨绍云墓地,旁为桃源洞。民国年间曾在花山头开设山泉书场。1958年填河时取花山之土而被铲平。花山头小街旧名春风街。

  拔船湾
  在镇北,虹桥旧址东岸,今虹桥水闸处,旧时为渔船聚泊处。每届夏季拔渔船上岸修理并涂抹桐油,因称拔船湾。

  银行弄
  在砥定街北侧,旧名张家弄,1919年邑绅施省之创办私营江丰农工银行于弄内,遂改今名。

  池塘街
  在通泰桥北,本名泰安桥。清嘉庆二十四年(1819),易木为石。因桥之东堍面戴家祠堂,西堍临倪家祠堂,两堍皆祠堂,故俗呼祠堂桥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“破四旧”而改名,取谐音名池塘桥。

  城隍庙弄
  在砥定街,为城隍庙原址。该庙祀唐太宗十四子、苏州刺史李明,正山门大门上彩绘唐初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恭两门神。门楼内为戏楼,两侧连接厢楼。正殿高大轩敞,殿后内宫,有花园、假山、水池、曲桥、亭榭之属。庙前设左右对称两座双层砖木结构吹鼓亭,飞檐翘角,装饰精美。1956年曾被摄入《华东画报》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城隍庙被拆除改建,东侧留一条弄堂,因名。城隍庙前通泰桥上设亭供观音,俗呼观音桥。

  文武坊
  位于砥定街后街,因文武宫所在,故名文武坊。文武宫内东祀文昌帝君,称文昌宫;西奉关羽,称武安宫。1958年人民公社时文武安宫被毁,坊名犹存。

  太平街
  旧名太平坊,因为太平桥得名。

  司前街
  在通泰桥西,因巡检司署旧址命名。

  王家弄
  在太平街寿星桥东,因王晓庵故居在弄内命名。

  凤凰街
  在下塘西侧,旧名西德兴坊,旧属庄字圩,有南浦浜。该浜中央东西各连一只小浜,状如凤凰之两翅,浜南有掇转庵,庵门面北,比作凤凰之首,而中桥以北则为凤凰之尾,故别名凤凰浜。因浜及街,命名凤凰街。

  梅场街
  旧名东德兴坊。民国二年(1913),教育家沈秩安以庄字圩义冢地下亩建小学,广收贫苦子弟入学。此处原是埋尸之场所,沈氏将其雅化为梅诗,并在校园内广植梅花,美化环境。因梅诗场在街坊范围内,遂更名为梅场街。

  小猪弄
  在潭子河南滩,原为小猪交易市集,因名。

  十间弄
  位于潭子河东滩,东西走向,东接一步二条桥,弄内两侧各建楼房十间,开店设铺,因名。